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哲学家和科学家会相信有上帝?

编者按

这篇文章在我电脑里已经存了很久,今天找出来分享给大家。一般来讲,需要烧脑的文章都不会有太好的传播效果。因为深度思考是反人性的,懒惰才是人类大脑的本性。从现有的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来自于感知。反过来,又对物质世界进行解释。而感知又依赖于我们的记忆。这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对一个记忆中完全没有的东西做出解释。


有观点认为,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就是因为哲学家在尝试着解释一个记忆中完全没有的东西。我愿意把这一过程称为触摸“神的领域”。与其说是哲学的尽头,不如说是某种意义上的边界。这种思考对于人类的进化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首先诞生于西方。因为东方哲学很少考虑“第一推动力”的问题。思想的边界有多大,才会知道未知的世界有多广阔。有人统计过1901年至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654位获奖者中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和自由思想者仅占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的10.5%。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问题的呢?

上帝?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是荒谬的,受过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更是容易把这个问题当作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而予以否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我们对科学和唯物主义的一种肤浅的认识和误解,科学和唯物主义从来都没有证明过没有上帝!


实际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相信有上帝的,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顿先生!

哲学家和科学家怎么可能会相信有上帝呢?这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可能都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谈起。通过分析人们的认识过程,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相信有上帝就跟我们相信世界上有物质一样,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相信的物质跟他们相信的上帝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哲学上原来形同水火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非唯物又非唯心的语言学派等等理论之间的矛盾竟然也都只是表面上的和形式上的,从根本上来讲它们之间并没有矛盾,它们竟然也都是一样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自古至今,人们基本上都认为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机体觉等等各种感觉来认识世界的,亦即通过看、听、闻、品尝和触摸等等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没有什么分歧。


通过视觉,人们看见了物体的颜色;


通过听觉,人们听见了物体发出的声音;


通过嗅觉,人们闻见了物体的气味;


通过味觉,人们品尝到了物体的味道;


通过触觉,人们知道了物体的冷、热、软、硬等等;


……

科学回避了上帝

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科学证明了上帝的不存在,而实际上科学只是回避了这个问题而已。


还记得颜色是怎么回事吗?


科学上说,物体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光。光进入人的眼睛,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视觉神经产生了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于是人就看见了颜色。


“虽然,这个世界看似色彩丰富,但实际上,色彩在我们的大脑之外并不存在,因为色彩是大脑根据进入眼睛的光波波长创造出来的感觉。所以,色彩只存在于观察者的头脑中,是我们感觉体验的心理特征。”(津巴多 普通心理学 p171)


还记得声音是怎么回事吗?


科学上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物体振动引起空气振动,空气进入人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于是人就听见了声音。


还记得气味是怎么回事吗?


科学上说,物体散发出一些气体分子,气体分子进入人的鼻腔,刺激嗅觉神经,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于是人就闻见了气味。


……


所有的感觉,包括味觉、触觉等等感觉也都如此,都是由于外部事物刺激了人的相关神经,相关神经产生了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从而产生了各种感觉。


“感知心理学的一个伟大的、没有任何争议的发现是:感知并不是复制现实。之所以称其为伟大发现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依然坚信感觉和感知不会欺骗他们。”(津巴多 普通心理学 p197)


看到了吗?科学的一个伟大的、没有任何争议的发现是:感知并不是复制现实。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如果说我们感知的并不是现实,那么现实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比如说,我们的面前有一张桌子,但是我们看见的桌子的颜色、听见的桌子的声音、闻见的桌子的气味、触摸到的光滑、冷、硬等等都不是这张桌子本身的东西,而只是我们大脑里创造出来的一种效果,那么这张桌子本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实的世界里到底还存在不存在一张桌子呢……?


科学不讨论这些问题,它把这些问题统统都抛给了哲学。而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才有了上帝一说,科学不讨论这样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回避了上帝!

上帝是理论的需要

我们大多数人对上帝的信仰都是盲目的,只是听别人说有上帝然后就跟着相信了,而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则不同,他们大多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证的,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是理论的需要,他们的理论需要有一个上帝,就跟唯物主义的理论必须要有“物质”一样。


就拿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主教来说,他为什么要说有上帝呢?


我们还是再次回到前面桌子的问题,如果说我们看见的、听见的、闻见的、触摸到的颜色、声音、气味、光滑、冷、硬等等都不是桌子本身的东西,而只是我们大脑里创造出来的一种效果,那么,在我们大脑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一张实在的桌子呢?如果有,那它到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哲学家们把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声音、气味、光滑、冷、硬等等这些东西叫做“感觉”、“感觉材料”、“纯粹经验”、“要素”或者是“操作”、“映象”什么的。在这里,桌子本身又是什么呢?哲学家们把它叫做“物质”,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也是这个意思。这其实也就是哲学上“物质”概念的由来,它与我们科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不一样的,哲学上的这个“物质”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闻不见的,它指的是引起我们桌子感觉的那个东西——桌子本身。


有了物质这个概念以后,原来有关桌子的这些问题就变成了关于物质的问题:物质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呢?如果存在,那它到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哲学上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流派:


怀疑论:怀疑论有好多种,比如说笛卡尔,笛卡尔认为,颜色、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它们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怀疑的,但是,颜色、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是不是由一张物质的桌子引起的,有没有一张物质的桌子,这个是值得怀疑的,因为颜色、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也有可能是一个骗人的魔鬼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幻景。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也有好多种,比如说休谟,休谟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只是颜色、声音、气味等等这些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一张物质的桌子这是不可知的。而康德的不可知论则与休谟有些不同,康德承认物质的桌子是存在的,他承认这张桌子让我们产生了颜色、声音、气味等等的感觉,但是他又认为,物质的桌子本身——亦即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


唯物主义:同样的,唯物主义也有很多种,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桌子是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物质的桌子是可以认识的,我们感觉到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就是对物质桌子的复写、摄影、反映。



语言学派:比如说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他说,既然我们感觉到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那么一切科学知识就必须局限在这些经验现象的范围以内,讨论颜色、声音、气味之外还有没有一张物质的桌子等等这些问题没有意义,我们对待这样问题的唯一科学的态度是置之不理,不予讨论。他认为他的“实证哲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乎两者之争的唯一的科学的哲学。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贝克莱主教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贝克莱认为,桌子本身是存在的,我们感觉到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等也是桌子本身存在的标志。但是他不认为桌子本身可以是“非心灵”的,他不认为桌子本身可以既不是心灵,也不是某个心灵所具备的观念。“他承认:当我们走出屋子或闭上眼睛的时候,必定有某种东西继续存在;并且我们所谓看见了桌子,实际上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我们不看它,也有某种东西继续存在着。但是他以为,这一某种东西在性质上绝不能和我们所看见的迥然不同,而且也不可能全然独立于看见之外,尽管它必然要独立于我们的‘看见’。这样,他便认为,‘实在的’桌子是上帝心灵中的一个观念。”(罗素 哲学问题 p7)


如果我们承认在颜色、声音、气味等等感觉现象之外还独立存在着一张桌子,而这张桌子又不同于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它既可以独立于人的意识,但又不可能完全不依赖于意识,因为“任何可以被思维的东西,都是思维者心灵中的一个观念;因此,除了心灵中的观念以外,再没有能够被人思维的了,因此,任何其它事物都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切不可想象的,都不可能存在。”(罗素 哲学问题 p7)独立于人的意识,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依赖于意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这只能用上帝的意识来解释了!


实际上,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包括一些数学家在内)之所以相信有上帝,大多都是出于类似的考虑,如果没有上帝,那在他们的理论中世界上的一切就都解释不通!


来源:李泽健 思享无界2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